img alt="1" src="https://img01.chinaomp.com/file/upload/201012/02/20100129/20100129013111031.jpg"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耸角、炯眼、裂嘴、垂须,眉毛一耸,龙珠一转,整个龙头就活了起来,可谓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这是段发科大爷做的龙头!半个世纪以来,他做了六十多年龙,竹篾片在他的手中可谓做什么像什么,许多外国人的手里都有他做的东西。如今,他老了,他担心没有人能传承他这手艺。
早些年,昆明乡村逢年过节都将举办民间民俗活动,舞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项目。今年78岁的段大爷19岁便从家乡楚雄元谋来到昆明,把祖辈制作龙的技艺带到了昆明。“做了一辈子的手艺人了,什么都扎,我觉得自己扎得最好的还是龙头,昆明找不出第二个人。”段大爷说,过去他做得最多的是高头大马和富人之类红白喜事上用的祭祀物品,新时代了,他专门扎龙。
龙的传人就该把这龙扎好!五十年前,木匠段发科的龙头就在十里八村闻名了,以竹子为主架,再加上有好多工序——扎龙骨、制龙衣、精装、美化等,扎一条龙的成本并不高,纱布和几根竹子就够了,300多元钱,但完全做好一条龙要花段大爷近一个月的时间。
看着段大爷刚刚扎起骨架的龙头,还真是没说的:龙嘴是皱着的,很欣喜的样子,上下张开的龙嘴,刚好放得下一颗用竹篾片做的会转的龙珠。这龙珠是用22块圆形竹篾片圈成一个立体的圆,中间一根竹子,能快速转动。嘴含龙珠,一条灵动的舌,加上头顶利角,圆瞪双眼,一只吉祥、喜庆又威武的龙头让人顿感栩栩如生。
做龙是一门复杂的手艺,融篾匠、木匠、油漆匠、钳工、缝纫工于一体。段大爷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他并不懂得美学、力学等高超的理论,而是凭着自己对扎龙艺术的理解,上千根竹篾片在他的手中,舞出了一条活灵活现的龙。
1999年昆明世博会,段大爷扎的龙来到了现场展示。从那时起,每年昆明的节庆日,他都会和他的龙好好地“舞”一番。近年来,段大爷扎的龙还有风筝等工艺品“飞”出了国门,被许多外国人收藏。他也成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现在他还没有专门的弟子跟他学这门行将失传的手艺,他最大的心愿是想将这门手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