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浅析产品静销力模型导入背景
饰品行业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产品概念期、市场导入期、从04年开始步入了快速成长期。产品概念期阶段,产品主要是从香港等地进口,饰品主要是伴随着家具行业、礼品业、鲜花、床上用品等渠道分散式销售。90年代末期,随着中国的经济的不断升温,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饰品专营店,但整个行业的竞争还不是那么激烈。04年开始,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女性对饰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由终端主导的多渠道分销模式成为现阶段饰品行业渠道主体,同时品牌专营连锁以自己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形成了新的商业布局。
从宏观上来看,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四大产品生产基地:1)华南基地,特征是,主要以香港的设计风格为主,产品一般都是以来样加工为主。其产品的流向也大部分是通过香港转口到东南亚、奥、美等地。2)闽浙基地,这部分的厂家的产品多半是符合国外饰品需求设计,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其特征是产量规模化,在价格上极具竞争优势。在近年来,国外大型的跨国公司的采购中,这些厂家的产品都被列为采购之列。3)青岛基地,这部分厂家大多数为韩国厂商,其设计一般不外露,产品直接出口韩国,日本和美国等地。4)零散基地,这些厂家的产品多半是用自己独特的产品形式来销售带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民间特色的装饰品。同时,也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片区、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片区、以哈尔滨大连为中心的东北片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片区四大消费片区。
从微观上来看,虽然诞生了诸如伊泰莲娜、威妮华、晶晶等知名品牌,但行业集中度不高,没有任何一家的市场占有率能够超过5%。拥有全国性网络的厂家非常少,能够自行建立办事处进行市场开发的更是凤毛麟角。行业内从生产技术到营销管理水平还比较低。
伴随着中国饰品行业的高速增长,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中国饰品行业面临着种种威胁。首先,国外饰品巨头觊觎中国巨大的市场,纷纷进入抢占市场份额。其次,中小企业以模仿设计的产品低价销售,扰乱市场,影响整个饰品行业的形象。最后,水晶、琉璃等饰品近年来逐步流行,削弱了消费者对于水钻、合金等饰品的倾向。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也并非是无处谋生。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对流行饰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其次,饰品行业的整合是发展趋势,对有实力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最后,饰品行业尚未形成强势品牌,伊泰莲娜等知名品牌尚未占领足够的市场份额,众多中小企业的生存还尚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