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仔细看看,这图案像不像一幅缩小版的水墨画,颜色和水草都是天然形成的。”石语玛瑙店老板杨京伟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拿着他的赏宝工具——手电筒把玛瑙手镯的纹路、图案给“照”出来。
看着图案精致可人的玛瑙手镯,我们不禁发问:“这种手镯一个能卖多少钱?”杨京伟告诉我们,因为都是精品,准备放到自己的玛瑙博物馆里展出用,一个少则几千元。
看完他的“宝贝”,杨京伟带我们逛了他4000多平方米的店面,参观即将装修好的博物馆。他说,从“玛瑙村”搬到镇上玛瑙精品一条街,档次高了、规模大了,生意也一定会更好。
杨京伟所说的“玛瑙村”是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东埔村,其得名是因为村里有大大小小玛瑙生产企业200多家,年产值超过两亿元,全国90%以上的玛瑙产品都是从这里流出的,国际份额也占到了80%。这样繁华的景象,谁又能想到东埔村原来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村落。
20多年前,东埔曾是厦门有名的贫困村,厦门重点扶助对象之一。1995年,东埔村民建起第一家玛瑙加工厂后,不少村民陆续加入其中。海沧区政府尊重群众首创,把玛瑙雕刻作为一项重点文化产业进行扶持,举办玛瑙文化节,建立玛瑙精品一条街等,推动玛瑙产业从“分散经营”向“集群经济”升级。随着玛瑙文化含量的逐步提升,雕刻技艺日益精湛,东埔村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康庄大道。
当地人告诉我们,一定要找到张武阳。张武阳的身份已经不再是农民、出租车司机,而是当地玛瑙协会会长,是农民走向富裕生活的领路人。见面后,张武阳握着我们的手说:“欢迎把我们玛瑙村宣传出去”。记者打趣地说:“你们现在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啊。”张武阳坦言,现在坐在家,订单就会自己“找”上门。
站在自己的店门口,张武阳看着一辆辆过往的小轿车,看着连成排的玛瑙店面,感慨地说:“从我拥有村里第一辆车到现在全村200多辆,全靠玛瑙"生钱",路子算是走对了。”
走过一店又一店,村民的喜悦写在了脸上。从最初的手镯、戒指等小饰品到后来深加工变成艺术品,玛瑙身价倍增。磊鑫玛瑙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店里有一块五种颜色的“海底世界”工艺摆件,开价30万元。这原本是块废料,经过雕刻变废为宝。
赏宝斋的张启球见到我们就说:“我刚刚从巴西淘宝回来,发现了不少好东西。”并迫不及待地向我们展示他的宝贝。
上了年纪的张启球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你一个人去巴西?”“不是的,我带了翻译,我只有初中毕业,普通话都说不好,哪里还能用外语讨价还价。”
“带一个翻译可得花不少钱吧?”
“一天要花300美元,一去待一个月,每年去好几趟,但是这钱花得值。”
结束采访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玛瑙村灯火通明,工人们还在忙碌着。在外打工的张玉环说,每隔一段时间回家乡总能发现新变化,不是谁家盖了小洋楼,就是谁家又买了车。这些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但确实就发生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