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饰界风装饰港,一些知名的软装饰品品牌首次在北京市场上开设直营店。
在一些软装集散地,饰品的质量良莠不齐。
8月25日,饰界风家居饰品港在十里河正式亮相,为京城的软装爱好者增添了淘货新去处。当前,一方面软装消费逐日升温、购物场所日趋专业高端,另一方面质量价格的良莠不齐、品牌集中度低等因素表明软装行业整体仍有待良性引导。
软装市场火爆
当“硬装”领域的家具、建材销售受楼市调控影响而萎靡不振时,饰品、家纺等“软装”市场却形势大好。日前,记者在走访京城多处软装市场和集散地时发现,“轻装修、重装饰”的风潮,已经从“方法论”演变成实实在在的消费行为。
8月25、26日,记者走访了莱太花卉等软装购买地发现,与家具建材城的冷清相比,这里却是人来人往。除了装饰自己的家外,很多人挑选软装产品送给朋友。在朝阳大悦城,记者在特力和乐门店内也看到了可观的客流,并且还有些消费者一次购买的布艺、饰品花费逾千元。据了解,如此火爆的购物场景在北京各处软装购买地并不少见,而很多人除了来到实体店面内购物外,还会通过淘宝等网络平台购买软装产品。
对于软装消费的火爆,超舒适国际家居零售部经理顿小瑞表示,前几年大多消费者只选择家具,家具是必需品,考虑的是功能性。最近两年,这种状况发生改变,整体软装配饰的观念得到认可,消费者更注重空间的丰富性和层次感,选购家具时会直接选好配套的饰品。
受到消费需求逐年激增的影响,流通领域的软装布点也在增多。除了传统的宜家、城外诚艺展、莱太花卉等地外,在居然之家、大钟寺蓝景丽家、百强国际家居馆等都开设了布艺、饰品等软装区域。日前刚刚在十里河开业的饰界风家居饰品港运营总监申正表示,人们通过硬装满足了住的需求之后,必然向往更高层面的精神满足,“虽然人们对于软装产品本身的需求属于‘可有可无’的弹性需求,然而就行业战略发展层面而言,软装需求是绝对的刚性需求”。
市场发展仍需引导
虽然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软装流通领域的发展并未与蓬勃的消费需求相匹配。某业内人士表示,家居软装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行业内问题诸多,例如产品价格和质量混杂、原创设计缺失、市场流通不畅尤为明显。产品之外,软装服务也不尽如人意,除了个别知名品牌之外,消费者很难找到专业的软装设计师或者设计团队。
在北京不同的软装市场上,消费者经常看到款式类似的产品价格却差别极大,例如一款水晶相框在Zara Home等店内的售价高达数百元,而在一些店铺内仅卖几十元。与此同时,标价上千元的产品也往往能以极低的折扣售出,价格水分超过家具建材。混乱的价格之外,人们想到软装品牌也往往会提到宜家、无印良品、Zara Home等洋味儿十足的进口品牌,而本土软装领域称得上领导品牌的企业为数甚少。
Zivarly时尚家居CEO徐境镁认为,软装品牌要具有时尚引导性,国内很少有人具备这样的能力。其次,品牌形成要有长久的眼光,做品牌、做文化是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很难有立竿见影的回报,这和商家习惯赚快钱不一致,这就是国内为何没有领导性品牌的原因。此外记者了解到,与大规模发展经销商来进行渠道布局的家具建材产品相比,位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软装产品工厂在北京往往只能通过小代理商来进驻卖场的边角位置,产销难以形成完整通路。
博洛尼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明表示,未来我国还将大力推行保障房建设,并限制毛坯房的出售,这一系列变化将带动家具、饰品、布艺、灯饰等软装产品的市场需求。目前尚属低端的软装行业若想取得良性发展,仍需来自企业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积极引导。
■ 现场走访
消费者有软装意识
8月24日到29日之间,记者先后走访了朝阳区麦子店西街莱太花卉市场以及居然之家金源店的尚屋生活馆。
在居然之家金源店的尚屋生活馆里,记者了解到,一些软装品牌,如台湾的灯具品牌安琪儿,除了出售灯具以外,还会提供设计师根据家装风格推荐选购灯具的服务。
记者在销售现场看到一对夫妻正在跟设计师讨论已选的两盏灯具该去掉哪一个。另外,在一些陶瓷、厨具的卖场里,仅有一些工作人员在摆弄产品,顾客并不多。
在意大利手工陶瓷品牌图恩(THUN)的展柜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一般来此选购的多为30岁以上的女性,“因为有这个经济实力,同时也喜欢摆弄这些小玩意儿,也有人买来送人的,都是上好的礼品”。
在莱太花卉市场,记者看到在绿植和水族的卖场里,顾客总是络绎不绝,尤其是挑选绿植的人,会选择不同的绿植,一次买上好几盆。
记者在一家绿植店门口遇到一个选购盆景的大约30来岁的中年妇女,一个人买了好几盆花,包括太阳花,绿萝之类,得知旁边另一位消费者新装的房子,她还热情地为对方推荐说,“新房子就买吸毒草,净化空气去甲醛的,非常好用。我们家就是老房子,所以我买这些就是装饰阳台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