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和唐珠宝”微博事件,再次把“清代翡翠”推向聚光灯下。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去年,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让全国50名清代翡翠的会员,各拿一件翡翠饰品,先找当地开翡翠店的老板鉴定,结果94%是A货,然后再找科学仪器检测,结果98%是B货。”姚政在采访中矛头直指如今的翡翠鉴定标准有误。
记者在国内几个大型的专业翡翠论坛上搜索发现,网友们发布的号称是“清代翡翠”的图片,都会引来一片质疑声,真正懂鉴赏并能说出一二的人很少。
“清代翡翠”收藏正面临巨大的困境,与今天的翡翠相比,如何鉴定断代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针对一系列业界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际知名玉学者、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春云博士。
“清代翡翠”至今仍为A货品质
据悉,最近不断爆出新闻,清代翡翠历史文物经过珠宝商业检测,很多给出了翡翠B货的鉴定结论,以至于文博界、收藏界和珠宝界之间发生了很多扯皮,不少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从清代以来人们佩戴的翡翠因为汗水浸渍、生活用品污染和化妆品感染导致翡翠表面结构遭到损坏。
对此猜想,国际知名玉学者、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春云博士在2011年07月30日接受广州日报博雅版的专访,明确提出质疑,广州日报以“翡翠精品遭汗沁 A货竟能变B货?”为题进行了详细报道。
“大家应该明白的是,汗水浸渍、生活用品污染和化妆品感染是不可能破坏翡翠的表面结构的,只有人类有意添加强酸强碱才有这个可能,这是基本的科学常识。所以清代的翡翠饰品到今天仍然应该是A货品质。”王春云指出。
按照今天的检测标准,清代翡翠会被检测成B货吗?王春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今天的检测标准,清代翡翠是不可能被检测成B货的。但有可能被检测为C货,这是因为炝色翡翠在清代已经出现,尽管清代使用简单的炝色工艺作假的翡翠与今天的C货改色或上色的翡翠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