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市地处珠三角,背靠港澳,经济发达,玩具产业同样是30多年的发展,自金融危机以来,多个著名外资品牌倒闭所产生的多诺米骨牌效应,使产业由强到弱,黯然失色,许多玩具厂纷纷关门歇业,产业集群已基本消失。
近日,记者对两地玩具产业的兴衰进行探访发现,澄海从国外来料加工到贴牌,再到自主创新形成自主品牌,通过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使产业逐步聚集壮大;东莞的玩具产业一直为外资企业打工, 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贴着别人的商标漂洋过海,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产业随之萧条。
两种不同的产业模式,两地玩具产业的发展也大不相同。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有广泛影响的“迪斯尼”、“芭比娃娃”等许多世界著名玩具品牌入驻东莞,虽然玩具企业在东莞超过上千家,但是大部分是由“三来一补”的“三资”企业构成,主要是通过香港、台湾的公司获得国外著名玩具企业的授权,在东莞贴牌加工生产,再出口到欧美和日本。当时有着“全球玩具70%来自中国,中国玩具70%来自广东,广东玩具60%来自东莞”之说,玩具产业成为东莞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经过30多年的产业发展,这些贴牌企业从玩具的设计到销售等多由外方控制,而少有自主研发,企业只是从中赚取在整体商品售价中占极小比例的加工费,大部分企业不注重自有品牌建设,有影响的自主品牌更是凤毛麟角。
起步于1985年的澄海玩具产业的发展却与东莞大不相同。虽然也是经过从国外来料加工到贴牌,再经香港、台湾的贸易商出口海外,但是经过几年发展后,一些企业开始与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合作,企业在产品设计、模具开发、信息技术上,逐步形成系列化和规模化。通过自主创新和品牌建立,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业集群,带动了玩具产业链的发展。
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原材料及人力成本的一路上涨,国外订单减少和生产成本增加的双重冲击之下,加大了玩具产业的压力。靠“三来一补”成长的东莞玩具制造业,除了低成本制造外,几乎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升高,产业资本就会掉头而去另觅低处。
同样受国际环境影响,澄海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澄海玩具行业不但出口订单没有减少,而且呈现逆势大幅增长的势头,玩具出口同比增长30%多。随着东莞玩具产业的逐渐衰败,一些倒闭和撤资的外资企业,不仅先进生产设备纷纷被澄海的玩具企业低价收购,而且大量玩具生产技术人才也被招募旗下,进一步推动了澄海玩具产业的聚集发展。
几年来,汕头市质监局以质量振兴为契机,从打牢质量技术基础入手,引导和促进澄海玩具企业规范健康发展。一方面,抓企业采标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全面推行强制性标准,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定,为玩具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抓产品质量监管,提高玩具产品质量档次,引导企业走质量兴企之路,使11个玩具企业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使区域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几年来,澄海区委、区政府以质量整治为契机,从扶持产业发展入手,进一步加大了玩具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去年,澄海玩具产业产值达239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52.2%。涌现出奥飞、骅威等4家年产值超5亿元大型企业;从事玩具及其配套生产的企业达3000多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目前,澄海玩具产业正在通过“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将动漫文化元素注入玩具产品,使玩具产业向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高端产业发展,从玩具产业的“卖产品”向与动漫相结合的“卖文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