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产业
承接太仓科技馆建设的是上海亿品展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说,“科技馆是提高国民素质的窗口,基于国内庞大的受众人群和国家对科普产业的扶持,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预计今年较去年有40%以上的增长,利润较去年有50%的增长。”
意识到中国科普产业发展潜力的企业越来越多。
在安徽芜湖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科普产品交易博览会上,25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历时3天的科博会,吸引参观者12.5万人,交易额达3.9亿元。
科博会主办方称,3.9亿元只是科博会现场达成的交易额,会后各机构之间的合作项目资金还有。
科普产品
记者采访了解到,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已形成科普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构建,到“十二五末”,科普产业将形成科普展教、出版、教育、玩具、旅游、网络与信息六大类业态的科普产品。
安徽省科协常务副主席周建强说:“创新和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没有创新则普及没有源头,没有普及则创新无法持久,在国家对公益性科普事业支持下,科普展教业未来几年将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的两个科普项目已被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该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明表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几乎都是院士领衔,我们能够被纳入这一项目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国家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
据介绍,随着科技馆免费开放,参观人数稳步增长。以此为载体将带动与科技传播相关产品的销售。
只要有好的创意,在国家公益性政策扶持下,我国科普产业是待挖掘的金矿。
存在问题
然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褚建勋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科普市场潜力巨大,但是民众的科普消费意识有待增强。
“民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无疑是日益增长的,之所以无法形成科普消费的意识,是由于优质的科普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褚建勋说。
多位专家分析认为,中国科普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传播理念和手段相对滞后,另一方面科普产业的链条还没有形成。
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明认为,传统的科普模式是“你不知道,我告诉你”,国际上推广的科学传播理念则要求公众理解科学的同时能参与进来,领会科学方法,最终形成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科普产品本身是宣传科学精神的,如果它和今天的科技发展接不上轨,还在沿用传统的传播方式,这是科普的悲哀,”周建强说,对今天的科普产品应该提出数字化、智能化、娱乐化和艺术化的要求。
科普精神
褚建勋说,“在中国,科学和公众之间缺少一座沟通的桥梁,他们应该是专业培养的科普作家和科普媒体人,既能把握公众想要了解什么,又能把前沿的科学知识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传达给受众,只有建立这样的科普团队,才能解决科普产业上游的人才和创意问题。”
周建强认为,在科普产业中游需要形成产业集聚,“以空间集聚形成产业园区,行业集聚形成产业集团,形成一个开放的以科普事业拉动的市场。科博会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必须建立起一个公众随时可以购买到科普产品的市场。”
科普产业从业者渴望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表示,希望国家能够给予科普企业税收政策的优惠减免,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科普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和放宽各种社会资金投入,鼓励有条件的科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只有形成了科普产业发展的链条,让从业者能够看到获益的愿景,才会有更多的人投入科普产业,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周建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