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出口转内销”曾经是不少专家对外贸企业应对经注济危机开出的“灵丹妙药”。然而,这一药方是不是“一试就灵”呢?
杨总是浦江人,在义乌专做项链七八年了,近几年每年能赚一百多万,工厂三四十个人,杨总的项链主要做外贸,法国的单子最多,内销很少,在项链界小有名气,在国际商贸城有自已的摊位。去年,在一片出口转内销的喊声中,杨总也有了危机感,杨总的企业也经历了向内销转型的过程。在义乌,象杨总这样的老板,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不在少数,那么企业要如何面对转型呢?
走出转型升级的误区
企业转型升级中有一些误区: 不少企业主认为,转型就是搞高产品、购买更好的设备等。一些企业主没有搞清市场需求和潜在的技术风险,就贸然投资。其实转型升级,不但要考虑利润,还要考虑成本、技术的成熟度,是不是具有开发升级的可操作性等。
不少人以过去外贸成功的经验来效仿。但过去的经验,有它特定的背景,时过境迁,有人更把创新局限在寻找创新的产品上,而忽略了创新其他思维。 现在义乌中小企业素质不够高,经营管理不够规范,质量诚信意识淡薄。通过转型,完全可令普通的饰品企业,获得更好的盈利水平和竞争优势。
泰康城经营饰品的泰老板认为,外销产品没有深度掌控终端和市场,因此外销企业的产品流、服务流、信息流是不完整的,这就要求企业在转内销后,在研发、生产、渠道流通、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系统的、清晰的框架与计划。专家指出,在深入分析企业自身现状,权衡各环节资金注入配比的过程中,义乌中小饰品企业要审时度势,根据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有效调节企业转型升级目标,进而调整各环节资金注入,优化资金链。
转型升级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做木珠生意多年的郑老板,去年投身专注淘宝电子商务,卖合金饰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的整个团队已经发展到二十几个人,月销售额在三十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