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玉器品鉴活动,邀来武汉古玉藏家顾汉生做客,底蕴深厚的他带领群友上溯千年、出古入今,领略古玉的品质之美、文化之美和收藏把玩之美。现场群友还热情互动,通过真伪实物的对比直观感受古玉鉴别技巧。欢快的时光虽短暂,却开启了古玉收藏的阿里巴巴宝藏之门。
儒雅君子独爱玉
顾汉生原本喜爱瓷器,后又爱上高古玉,研读精熟300多本各式古玉书籍。为一睹真品,他曾前往徐州楚王墓等古墓现场考察。为研究古玉做假程序,他还特地前往江苏、安徽等地暗访。
活动现场,流淌数千年的玉文化在他口中娓娓道来:早在七千多年前上古时期,玉器已进入中华民族的生活;商周之前,先人将玉作为祭天祈福、祷告风调雨顺之神器,是为“神玉”时代。商周至汉代,玉器进入“王玉”时代,据《周礼》记载,玉代表天地鬼神、王权象征、国家财政和人格化身,周王朝设有专职管理玉器生产使用的玉府,直接受天子掌控,对玉器使用的等级秩序进行了严格规定……
网友听得如痴如醉,心羡古玉,却如同瞻仰一个遥不可及的美人。“汉代的东西得多贵啊,几千年了,现在还有真东西吗?”面对群友的疑惑,顾汉生一脸惋惜,因为玉在古代是权贵专用,盗墓者取之无利,通常放弃,而且古玉不易霉变破损,流传至今的还有很多真东西。
鉴别古玉有门道
古玉竟然会出现在地摊上,群友惊愕又兴奋,如何辨识真伪呢?“料、形、纹、工、沁、光”是古玉鉴定的要点,文字、文饰与器形都浓缩着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顾汉生总结了三点。
一观型:一件是抽象简洁的把件,一件是蹲地翘袖的玉舞人,他让群友区分孰真孰假,大部分人将玉舞人认定为真,“错了”,顾汉生笑着摇头。网友急迫求解,“给玉器断代必须熟知每个时代玉器的工艺和装饰特征,譬如看见辫子和马褂就能断定是清代”。群友再细看真品,只见它根据玉料的原始特征寥寥几笔,简洁写意,非常灵动。这便是古人制玉常用的“随形”技巧。真品的光华内蕴,赝品光芒张扬。
二煮水:一个玉猪做工简单、白渍斑斑几乎难以辨别形状,另一个则雕工细致、活灵生动。群友再次传阅、把玩、鉴别、举手表态。多数群友判断玉猪是真品。顾汉生哈哈笑道:有进步了。打来沸水,两头玉猪浸入水中,再拿出来,真品冰凉不烫手,有坠感;而赝品如导体,炙热烫手。
三辨沁色:顾汉生展示了一面篆有“宜子孙”的汉代白璧,沁色自然随意,如同一滴彩墨滴落纸上自然晕开。这便是受自然掩埋与侵蚀后的真实沁色。赝品断没有这般自然随性。顾汉生还分享了一个小技巧:假沁色通常会被丙酮擦掉。
触摸历史叹千年
“把玩古玉的真正乐趣是触摸历史、与古人隔世对话之乐。”顾汉生翻开《民间藏中国古玉全集》,书中收录了他珍藏的一面汉代白璧,正面琢刻小篆,背面满工纹饰,其质美,其工巧,让群友惊为天物。
请到这面白璧,为读懂文章,顾汉生先将璧上篆字逐字临摹,再买来专业书籍从偏旁部首开始,逐字破解。仅一个“樊”字,就反复翻阅了好几本书;而小篆“必”字,将数百页的《说文解字考正》从头到尾连续翻了三遍才弄清。
令人惊讶的是,玉璧中竟有几处字与现在的版本不同:璧中文字为“羊肠以上‘色’,而现行版本是“羊肠以上‘危’。“色”与“危”,究竟哪个对?顾汉生翻遍字典古籍,“色”在古文中有“惊悚、恐慌”之意。再细推敲原文语境,“韩兼两上党以临赵,即羊肠以上……”一句,说明上党在羊肠的上方,大有泰山压顶之势,这岂是一个“危”字所能充分表达?“色”将当时情境表现的更精确入微。他因此判断应以璧上的“色”字为准。
这面汉代古璧佐证了一段战国历史,历史的厚重与沧桑穿越般的呈现,让群友不禁发出千年一晃之叹。